一直以來,高考作文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它是給考生和全社會的思考題,其中既有體現時代脈搏的宏大敘事,又有來自大眾視角的人生百態。
2023年高考落下帷幕,與以往相比,今年作文題目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不變?
高考首日,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原社長王旭明;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文化學者于丹做客中新社、中新網、中新教育直播間,共話“高考作文的變與不變”。
進步:詩歌藏著的個性與自由
于丹身穿旗袍走進直播間,她是嘉賓,也是家有考生的家長。在她看來,今年作文題限定性材料不多,發揮空間大,題目雖貌似平易,但得高分非常難。
視頻:于丹: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看似簡單,但得高分非常難來源:中國新聞網
題目簡潔、限制減少是王旭明眼中的高考作文之變。他說,無論是全國卷的考題,還是北京、天津、上海考卷,作文命題長度不超過四行,題材不再進行限制,這是對學生思維寬度和廣度的考察。
“作文沒有標準答案。”于丹認為,這是今年作文看似簡單的原因,每個人都能找到選擇,可以偏于感性,也可以偏于理性;可以有例證,也可以有情節推動,但若作文有太多標準答案,那就是一種悲哀了。
于丹喜歡北京卷中微寫作的一道題——以“心跳得那么快”為開頭,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她說:“很多人都覺得詩與遠方似乎是個特別遙遠的東西,但是對于少年來講,詩就在近處,就是他生命里跳動的小火苗。”
王旭明說,無論是發散性思維,還是訓練性思維,抑或是給學生的選擇權,都是新時代的新作文題,都是教育的進步。
不變:ChatGPT代替不了的靈性和才情
直播開始前,于丹收到一份ChatGPT寫的高考作文,她用“答案絕對正確,但毫無靈性和才情”來評價。她說,人的才氣與個性永遠是機器不可替代的。
作為高考中第一門開考,考時最長的一門課,語文是最能檢測這些獨特品質的科目。于丹說,一直以來,語文考試中都有些固定的考察點,比如說對邏輯的論述能力,對時政和傳統文化的關心,包括對科技的關心、對環境的關心、還有價值觀的傳遞。
在王旭明看來,這份不變是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體現。“我們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學語文,修辭、語法、邏輯都學了好多,高考作文是對這些知識點實踐的檢測。作文文字優美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只有深刻思想內容,毫無文采也不行,這二者必須結合起來,這一點是不變的。”他說。
作文:情感浸潤的意志與內心
在直播談及作文的不變時,諸多網友發來詢問,如何把握住作文的不變,教孩子學語文?
“作文需要情感的浸潤。”于丹說,寫作需要故事,而寫得出故事,要先有故事。孩子的世界中,不能只有書本上的答案,他們需要看看這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世界就像一頭大象,如果他只摸到象耳朵,就會覺得世界長得像扇子,要是摸到象尾巴,就會覺得長得像繩子,只有把象的各個部位都摸遍了,才能接近大象的真相。
于丹希望孩子擁有主觀意志的強大和內心世界的豐富,她說,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有故事還是有事故,你總要把它邏輯自洽成為個人的生活。
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本文標題: ChatGPT寫高考作文怎么樣?
本文地址: http://www.cybfk.com/brand/news-3a1j0a68a0.html
內容均來源于網絡,錯誤糾正或刪除請發郵件,收件郵箱kefu@huangye88.com
2009-2025 黃頁88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12932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561號 京ICP證100626
內容均來源于網絡,錯誤糾正或刪除請發郵件,收件郵箱kefu@huangye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