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茂縣格桑花牦牛角梳生產基地創建于1995年,原創地汶川威州鎮,是根據1994年11月14日文摘周報報道全國皮革博覽會上牛角梳參展的信息,而引發對牦牛角開發的思路。由然而來僅靠一把鋼鋸,一臺借來的虎鉗,200元起家,歷經多年來艱辛創業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壞后,在黨中央、;省委、省;阿壩州委、州;茂縣黨委、縣及山西省援建支持關懷下,在茂縣鳳儀鎮宗渠工業園區集中區迅速重建,于2011年全面完成重建。現企業占地面積26畝,建成生產車間及輔助車間共1000平方米,產品展銷大廳1300平方米,輔助建筑600平方米,可一次停放50臺旅游車的8500平方米停車場,員工生活區950平方米,職工食堂350平方米,包裝庫房130平方米,成品庫房240平方米,接待室14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平方米,解決失地農戶特產銷售600平方米的銷售區。解決了55戶當地農民就業,帶動了當地農戶致富。災后重建后,設計規模年生產牦牛角梳子及工藝品達50萬件,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解決就業100—150人。格桑花牌牦牛角梳的開發填補了此梳子先例一大空白,充分利用了我國青藏高原廢棄牦牛角這一天然資源,依托九寨、黃龍這一國際旅游線。至產品研發到目前,18年來深受海內外游客喜愛,產品供不應求,形成了“小產品,大市場”格局和九環線上一大旅游支柱產業和地方品牌產業,也是在國內以牦牛角梳為主導產業具一定規模的產銷一體化的產銷基地。牦牛角梳的開發,原材料從原來的幾角錢一斤,現提升到5元/斤,年消耗牦牛角原材料達300余噸,變廢為寶,讓這廢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推動了藏民族地區經濟和畜牧業發展并帶動了相關產業鏈,醫藥、飼料、紡織、樂器等。牦牛角梳子注冊了涵蓋藏民族文化特色的“格桑花”商標(第1796209號),獲阿壩州商標及產品外觀特型的三彎商標(第4616561號),自行研制而特的生產設備。隨著市場和企業規模型產品標準化,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及提升產品使用壽命和現代化發展。震后在重建期間不斷對原設備進行了大幅度改造。其中對牦牛角梳坯料熱加工技術總結近10多年探索,對此生產梳子中致命關鍵技術和重要環節采用了原以石臘為載體的電控溫控技術,現又經反復研究,為更環保現采用動物油加熱技術,由于動物油與天然牦牛角極為吻合,加熱快、,熱傳導均勻等特點,加熱加壓后坯料不易變形,材料損耗破損由原20%下降到3%—5%,提高了產品的有效使用率。特別在今年引進自控式10噸液壓機后與電控恒溫設備配套作業及特定的循環定型冷卻裝備,大幅度提升產品質量,從而取締了原設備手壓技術,提高了生產速度,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電控恒溫技術于2012年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0 1 0596366.1,并對車間改造采用了集成罐裝倒吸式粉塵回收設備,此改進取得較好效果和環境保護效果,使生產車間基本無塵和污染達到了粉塵回收的經濟效益。該產業發展現已成為產品品牌效應和具核心技術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多年來雖受市場假冒產品的沖擊,但格桑花牌牦牛角梳仍不衰,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仍供不應求。產品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年鑒,四川省年鑒,阿壩州年鑒,四川省技術創新項目,四川省民營科技企業,四川省規模型企業,四川省旅游特色產品,茂縣農業產業化經營(2006—2008年度),被國家商務部授予信用中國聯盟會員單位,中消協會員單位,商務部商貿企業信用管理技術規范標準試點單位,中國年度誠信企業稱號(商務部),全國工商聯授予全國市場誠信聯盟企業,受到國家及多家媒體報導。2005年阿壩州委領導在調研我企業時,對牦牛角梳“小產品,大市場”同時是生產基地也是銷售基地,與世界旅游商品生產銷售一條線接軌型企業的高度定位。因此,企業正從原傳統型已逐步轉化成現代化裝備的過程中,新工藝及設備加速改造,并不斷提升企業形象及誠信經營理念。
詳細資料 | |
公司名稱 | 茂縣格桑花牦牛角梳生產基地 |
企業法人 | 余作會 |
所在地 | 四川阿壩 |
企業類型 | 私營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茂縣格桑花牦牛角梳生產基地 |
注冊資金 | 無需驗資 |
主營行業 | 牦 |
主營產品 | 牦,牛角小工藝品 |
主營地區 | 茂縣鳳儀鎮宗渠村喬面溝組(宗渠工業集中區) |
經營模式 | 生產型 |
經營范圍 | 牦牛角梳的生產、加工、銷售;牦牛角工藝品、旅游文化宣傳書籍銷售;羌繡、副食品及民族工藝品、箱、包及生活日用品零售;農副土特產品銷售;藏式工藝品銷售;餐飲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
是否提供OEM | 否 |
公司郵編 | 623299 |
公司產品
公司資料
- 余作會
- 四川
- 牦
- 牦,牛角小工藝品
- 茂縣鳳儀鎮宗渠村喬面溝組(宗渠工業集中區)
聯系方式
- 余作會
- 茂縣格桑花牦牛角梳生產基地
- 623299
公司地址
- 茂縣鳳儀鎮宗渠村喬面溝組(宗渠工業集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