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分為、、二級、三級。主要人員包括水利水電工程建造師、相關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施工現(xiàn)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
工程施工的主要賬務處理。(一)企業(yè)進行合同建造時發(fā)生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以及施工現(xiàn)場材料的二次搬運費、生產工具和用具使用費、檢驗試驗費、臨時設施折舊費等其他直接費用,借記本科目(合同成本),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發(fā)生的施工、生產單位管理人員職工薪酬、固定資產折舊費、財產保險費、工程保修費、排污費等間接費用,借記本科目(間接費用),貸記“累計折舊”、“銀行存款”等科目。期(月)末,將間接費用分配計入有關合同成本,借記本科目(合同成本),貸記本科目(間接費用)。 (二)確認合同收入、合同費用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本科目(合同毛利)。 (三)合同完工時,應將本科目余額與相關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結算”科目對沖,借記“工程結算”科目,貸記本科目。
利用結構、設備管線BIM模型進行工程深化設計,是當前施工階段BIM應用的重要體現(xiàn)。其應用方法有兩種:①將所創(chuàng)建的模型,通過IFC或.rvt文件導入設計軟件中進行深化設計,如利用Tekla進行鋼結構及其復雜節(jié)點的深化設計,利用CATIA進行復雜異形結構、幕墻的深化設計等;②根據碰撞檢測的分析結果,直接在BIM建模軟件中對結構、水暖電管網及設備等設計進行調整、細化和完善。如利用Revit Architecture/Structure/MEP建模和深化設計,用Naviswork進行碰撞檢測。
迄今為止,國內外軟件廠商尚未推出商品化的BIM施工項目管理軟件,而被業(yè)內認可并廣為應用的是清華大學本課題組研發(fā)的基于BIM的4D施工管理的系列軟件。該研究將BIM與4D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建立基于IFC的4D施工信息模型,將建筑物及其施工現(xiàn)場3D模型與施工進度鏈接,與施工資源、安全質量以及場地布置等信息集成一體。實現(xiàn)了基于BIM和網絡的施工進度、人力、材料、設備、成本、安全、質量和場地布置的4D動態(tài)集成管理以及施工過程的4D可視化模擬。本系統(tǒng)己在國家體育場、青島海灣大橋、廣州西塔等大型工程項目中成功應用,曾獲2009,2010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當前,通過進一步擴展信息模型、管理功能和應用范圍,系統(tǒng)不僅用于建筑工程,而且己推廣至橋梁、風電、地鐵隧道、高速公路和設備安裝等工程領域,正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昆明新機場設備安裝、邢汾高速公路等多個大型工程項目推廣應用。
縱觀當前工程施工中的BIM應用現(xiàn)狀,清華大學研發(fā)的建筑施工BIM建模系統(tǒng)和基于BIM的4D管理系列軟件不僅填補了當前國內BIM施工軟件的空白,經過多個大型工程項目的實際應用,己經形成了包括BIM應用技術架構、系統(tǒng)流程和應對措施的整體實施方案。
企業(yè)工程業(yè)績 近5年承擔過下列4類中的2類工程的施工總承包或主體工程承包,工程質量合格。 (1)地上25層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1項或地上18-24層的民用建筑工程2項; (2)高度100米以上的構筑物工程1項或高度80-100米(不含)的構筑物工程2項; (3)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項或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項”; (4)鋼筋混凝土結構單跨30米以上(或鋼結構單跨36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項或鋼筋混凝土結構單跨27-30米(不含)(或鋼結構單跨30-36米(不含))的建筑工程2項。